美育是通過教育提升人們認識美、理解美、欣賞美、創作美的能力,在“立德樹人”方面發揮著獨特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其中,藝術教育是最典型的美育。由成都師范學院美術學院開展的中西部國培項目培訓中,很多美術教師實現了成長和蛻變,他們將所學轉化為行動,不斷創新和豐富教學教研工作;他們把興趣發揮到極致,成就自我的同時,引領著學生的素養提升,帶動整個學校乃至區域的美育發展。
2022年10月11日下午,在奧鵬教育舉辦的返崗直播間“關于訓后的那些事兒——讓學習與實踐有效對接”直播活動中,成都師范學院美術學院院長鄒艷紅介紹了學院國培項目的開展情況。鄒院長介紹到,自2012年起,學院連續十年承擔“國培計劃”示范項目(緊缺薄弱學科教師培訓項目:小學美術),共培訓來自全國各地的小學美術骨干、教研員800余人次;2010至2021年,學院連續十二年承擔“國培計劃”中西部項目,共培訓來自全國各地的美術骨干教師 2000余人次,培養了一批學科培訓骨干,探索出“藝術教師藝術化培訓”方式,形成了“10天+”課程前置與訓后拓展培訓模式。
成都師范學院美術學院院長鄒艷紅介紹學院的整體情況
成都師范學院美術學院教師教育研究所所長、項目首席執行專家陳實以《構建支持美術教師專業發展的長效機制》為題做了項目訓后跟蹤工作的分享匯報,成都師范學院美術學院藝術教育專業教學團隊副負責人許濤從班級網絡學習平臺建設、訓后跟蹤服務納入整體規劃、整合網絡學習資源、導師走下去跟蹤服務四個方面介紹了對訓后工作的反思。領導和專家對訓后工作的深刻思考給了同行諸多啟發。
成都師范學院美術學院教師教育研究所所長、項目首席執行專家陳實分享訓后跟蹤指導的方法
成都師范學院美術學院藝術教育專業教學團隊副負責人許濤分享訓后工作思考
國培幫助學員打開了教學思路,拓寬了藝術教育的視野,通過訓后與專家的不斷交流與碰撞,學員們實現了教師職業與人生的華麗轉變。來自陜西省安康市白河縣教研室的美術教研員趙嫻老師,在直播中分享了參加國培的收獲,介紹了返崗后組織教師培訓、樹立優秀典型、推動創建藝體特色學校的具體做法,分享了自己在教科研方面的成績,以及成長為陜西省學科帶頭人的喜悅。
陜西省安康市白河縣教研室美術教研員趙嫻分享返崗實踐情況
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第十師北屯市研培中心的教研員宋紅蓮老師在直播中談到,其返崗后號召學校教師一起學習剪紙,之后成為北屯市民間藝術家協會的副主席,剪紙作品《喜上眉梢》還參加了公益競拍。值得一提的是,宋老師帶領學生利用休息時間,在校園文化墻上繪制了3*4米的荷花圖、中華美德“十德”圖、4*10米的揚帆起航巨幅繪畫、5*12米的竹林圖,大量的藝術創作不僅美化了校園環境,也極大提升了孩子們的藝術和人文素養。八年的國培學習助力宋老師成長為兵團的一名優秀教師。
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第十師北屯市研培中心教研員宋紅蓮分享返崗實踐情況
宋紅蓮老師帶領學生完成校園文化墻的巨幅繪畫
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第四師可克達拉市第一小學的石艷飛老師談到,其返崗后不斷嘗試團花剪紙創作,在剪紙藝術家高慧蘭老師的指導下精進技能,并在學校開設剪紙課程,尋求創立美育特色,推廣剪紙文化。石老師還通過《我們開學了》這幅飽含美好寓意的剪紙作品,成功聘選為可克達拉市第一小學的美術教師,開啟了職業道路的新征程,而在新學校開展的美育工作得到各級領導的充分肯定。石老師坦言,國培令自己深刻認識到新課標下的美術新課堂要求,明確“培養什么樣的人,怎樣培養人,為誰培養人”這一目標,立志要通過美育啟迪智慧,潤澤心靈,立德樹人,以美育人。
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第四師可克達拉市第一小學教師石艷飛分享返崗實踐情況
訓后跟蹤指導是國培項目實施中必不可少的環節,它直接影響著學員返崗實踐的成效。在成都師范學院美術學院專家的持續助力和悉心指導之下,學員們不斷完成技能的打磨,通過深耕藝術創作和教學,實現了專業的有效提升,成長為區域教師隊伍中的佼佼者,帶動區域美育快速發展。
奧鵬教育返崗直播間將持續關注各高校國培項目訓后跟蹤指導的實施情況,為大家帶來更多內容分享,啟迪思想,助力成長。
直播間觀眾有感而發,為分享學員的優秀點贊
